Mercedes-Benz 自設電池回收工廠
Mercedes-Benz前日(10月21日)開設了歐洲首家採用機械濕法冶金技術的電池回收工廠,成為全球第一家透過自設電池回收循環的汽車製造商。位於德國南部Kuppenheim的回收廠創造了真正的循環經濟,努力大幅減少原材料的消耗。
與現有製程不同,機械濕法冶金回收廠的預期回收率超過 96%。鋰、鎳和鈷等有價值且稀缺的原材料可以被回收,並適用於Mercedes-Benz未來純電車的新電池。目前,品牌已投資數千萬歐元在德國建造新的電池回收工廠。
該專案著眼於回收的整個流程鏈,包括物流和重新整合概念。因此,技術合作夥伴Primobius為德國的電池回收產業未來的規模化作出了重大貢獻。
廠方涵蓋了從破碎電池模組到乾燥,和處理活性電池材料的所有步驟。過程透過複雜的多階段過程對塑膠、銅、鋁和鐵進行分類、分離。濕法冶金技術專門用於電池中的黑色物質。這些是構成電池電極的活性材料,有價金屬鈷、鎳和鋰是透過多級化學過程單獨提取,這些回收物具有電池質量,因此適合用於循環製造新電池。
與當今歐洲沿用的火法冶金技術不同,濕法冶金技術在能源消耗和材料浪費方面的強度較低。其製程溫度高達攝氏 80 度,這意味著消耗的能源更少。此外,與所有Mercedes-Benz生產工廠一樣,回收廠以淨碳中和方式運作,提供100%的綠色電力。6800平方公尺建築的屋頂面積配備了峰值輸出超過350千瓦的光電系統。電池回收工廠年產能達 2,500 噸,回收的材料可用於生產 50,000 多個Mercedes-Benz新款純電動車型的電池模組,可以幫助擴大中長期產量。
本著環保思維和節約資源,該公司為所有電動車提供翻新電池作為備用零件。此外,其能源子公司已建立了大規模固定儲存應用的成功商業模式。不再適合車輛使用的電池,可以作為儲能系統的一部分,重新燃起「第二次生命」。
對Mercedes-Benz來說,永續發展意味著為更多的人創造長期價值,這就是它追求永續商業策略的原因。這意味著永續發展是涵蓋更廣泛的生態、社會和經濟方面的整體企業思維的基本組成部分。
댓글